进入光伏龙头企业行列的门槛在逐渐抬高,但可以预计,这种集中度迅速提升的趋势还只是开始,远未结束。
双良节能强调:新公司设立后所从事的单晶硅棒、硅片生产业务是新开展的业务,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储备和经验。高景太阳能这一名字应该算是惊艳出场。

上机数控作为主要的光伏设备厂商,从2019年开始布局单晶硅行业,且收获颇丰。进入2021年之后,扩产趋势依旧不减。由此来看,三一集团进军单晶硅片领域并非不可能,且不是一时兴起之举。2021年2月7日,双良节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孙公司的公告》称:拟投资设立包头双良单晶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GW级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2017年6月5日,京运通发布公告称,与内蒙古乌海市政府签署了《乌海京运通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就建设设计5GW多晶硅及单晶硅材料为主的产业园区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约为30亿元。
但如此清晰的细节报道,可信度相对不低。2020年12月10日,珠海国资委与高景太阳能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70亿。对于投资商来说,大部分新项目并不急于当前启动,对于产业链的涨价势头,更多的处于观望状态,甚至有央企相关负责人表态,组件价格实在太高,可以转去做风电,都一样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
众所周知,2021年底将是2019-2020年两批平价示范项目并网的截止日期未并网的将不再享受八大支持政策,所以2021年的主力并网需求仍然集中在下半年。电池端成本价格与出货的传导滞后,是给上游造成需求旺盛假象的根本所在。假设下游项目需求启动再延期2个月,预计大部分的电池企业将难以承受库存压力,从而暂停硅片采购,将下游的真实压力向上传导,其实现在已经有电池企业在亏本生产了,166电池的生产成本基本都能达到0.85元/瓦左右了,上述资深人士介绍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成交价格,电池企业均维持在盈亏线上,甚至是亏损生产。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超过80%的多晶硅料以长单的形式被锁定,在当前的供需状态下,长单在成交价格上完全被以居间商为主的高价散单锚定,多晶硅料采购价格水涨船高,买方愈发被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已进入平价,但光伏行业仍未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在此之前,还有小部分2020年竞价项目有抢装630的需求,预估规模约为4-5GW。但也有行业人士呼吁,保持合理或者稍高一点的利润即可,一方面当前多晶硅的超额利润,给中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不利于当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超高利润也势必会吸引更多企业入局扩产,硅片与玻璃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事实上,有组件企业反馈,已经有少部分业主愿意接受高价产品来抢装630。没有人预料到,在国内市场下游需求淡季的一季度,多晶硅价格却直奔130元/kg而去,上下游博弈拉扯致行业内卷严重,光伏行业走向平价面临的压力异常沉重。
有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20%的多晶硅料掌握在中间商手中。但在市场已经形成硅料短缺的普遍预期之下,价格的走向完全掌握在卖方手中。硅料紧平衡、组件涨不动、电池亏损产尽管数家机构曾明确表态,2021年多晶硅料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不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单晶硅片龙头隆基的硅片报价也水涨船高,40天的时间内三次提涨硅片报价,硅料与硅片价格的居高不下,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但实际上,来自于下游的需求传导在电池端卡壳,同样的,最大的成本与库存压力也压在了电池企业身上。面对产业链当前的窘境,有多晶硅企业相关人士认为,在2020年Q3之前,多晶硅价格一泻千里,不少硅料厂家亏损生产,或者直接关停产线,给多晶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产能伤害,之后的涨价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果630抢装小高潮如期到来,那么会给当前巨大的电池库存带来一定的释放渠道,硅料价格很难降到预期,再加上下半年仍为国内的抢装高潮,硅料价格几乎很难降回预期中的常规水平。平价首年,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却朝着一个愈发不可控的方向疯狂奔去。
在上游持续涨价之后,3月10日,遂溪县粤水电官田水库50MW光伏项目组件采购开标,530W以上单晶双玻组件最高投标报价1.854元/W,均价1.768元/W,刷新了近一年以来的最高报价纪录。但更多的声音认为,如果要抢装630,当前的时间节点已经敲定供货商假设下游项目需求启动再延期2个月,预计大部分的电池企业将难以承受库存压力,从而暂停硅片采购,将下游的真实压力向上传导,其实现在已经有电池企业在亏本生产了,166电池的生产成本基本都能达到0.85元/瓦左右了,上述资深人士介绍道。如果630抢装小高潮如期到来,那么会给当前巨大的电池库存带来一定的释放渠道,硅料价格很难降到预期,再加上下半年仍为国内的抢装高潮,硅料价格几乎很难降回预期中的常规水平。近一个月时间,多晶硅价格屡破新高,根据硅业分会价格跟踪,上周散单成交价格直逼130元/kg,有资本市场人士戏称,多晶硅价格梦回2013年。但在当前的成本走势面前,组件报价甚至比年前高出了3-4毛/瓦,投资商是否抢装以及组件企业能否供货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电池企业的无缝对接采购,使得硅片产销两旺,同时出于对多晶硅紧缺的预期,从组件、电池、硅片企业到中间商蜂拥而至抢购多晶硅料,由此形成对多晶硅料的火爆需求,使得行业误认为这是由项目建设安装需求带动的。据统计,目前市场上超过80%的多晶硅料以长单的形式被锁定,在当前的供需状态下,长单在成交价格上完全被以居间商为主的高价散单锚定,多晶硅料采购价格水涨船高,买方愈发被动。
但截至到发稿日,仍未有电池厂停产的迹象。据了解,春节假期至今,TOP 5的电池企业基本都处于满产状态。
事实上,有组件企业反馈,已经有少部分业主愿意接受高价产品来抢装630。没有人预料到,在国内市场下游需求淡季的一季度,多晶硅价格却直奔130元/kg而去,上下游博弈拉扯致行业内卷严重,光伏行业走向平价面临的压力异常沉重。
为应对上游的一系列涨价态势,几家一线组件企业3月份已经通过减产等方式应对当前的窘境。在碳中和目标的冲击下,这种波动会持续到何时,尚无定论。对于投资商来说,大部分新项目并不急于当前启动,对于产业链的涨价势头,更多的处于观望状态,甚至有央企相关负责人表态,组件价格实在太高,可以转去做风电,都一样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Q2将成全年价格走势关键时期价格走势至今,单纯从供、需两方来推演价格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多晶硅料端的价格走势已经被市场情绪所主导,而破局的唯一出口在下游项目的推进速度。
但实际上,来自于下游的需求传导在电池端卡壳,同样的,最大的成本与库存压力也压在了电池企业身上。在此之前,还有小部分2020年竞价项目有抢装630的需求,预估规模约为4-5GW。
但在市场已经形成硅料短缺的普遍预期之下,价格的走向完全掌握在卖方手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已进入平价,但光伏行业仍未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从目前头部组件企业不断加码电池产能以及专业电池厂持续扩产的节奏来看,电池厂将成为今年产业链中最为艰难的一环,上下游的成本压力均集中于此。不仅是地面电站,光伏們了解到,3月以来部分以户用和小型工商业为主的安装商也暂停了组件采购进度。
但更多的声音认为,如果要抢装630,当前的时间节点已经敲定供货商。在上游持续涨价之后,3月10日,遂溪县粤水电官田水库50MW光伏项目组件采购开标,530W以上单晶双玻组件最高投标报价1.854元/W,均价1.768元/W,刷新了近一年以来的最高报价纪录。平价首年,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却朝着一个愈发不可控的方向疯狂奔去。面对产业链当前的窘境,有多晶硅企业相关人士认为,在2020年Q3之前,多晶硅价格一泻千里,不少硅料厂家亏损生产,或者直接关停产线,给多晶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产能伤害,之后的涨价也是在情理之中。
光伏們了解到,今年一季度的项目安装需求基本以2020年顺延项目为主,再加上部分的分布式与户用共同组成了Q1的国内需求,新开工的大项目几乎没有。硅料紧平衡、组件涨不动、电池亏损产尽管数家机构曾明确表态,2021年多晶硅料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不是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在这波涨价潮中,居间商的抢货囤料也为多晶硅价格的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春节至今造成的海量库存也在持续堆积,都在赌,赌行业抢装630会带来转机,4月份可能会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下游需求还不见起色,电池企业也会扛不住压力进行减产,届时就会把终端的需求真真切切的反映到最上游,某资深行业人士透露,某电池企业甚至已经降低标准生产。
但也有行业人士呼吁,保持合理或者稍高一点的利润即可,一方面当前多晶硅的超额利润,给中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不利于当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超高利润也势必会吸引更多企业入局扩产,硅片与玻璃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电池端成本价格与出货的传导滞后,是给上游造成需求旺盛假象的根本所在。 |